UX 设计日常流程

得到一个需求(需求评审/需求挖掘)——输出设计方案(设计决策)——验证设计方案(设计实验)

顺着这个流程,我们来看看数据在UX设计各阶段的作用。

1. 需求评审:以提升最终业务数据为目标,评估需求价值贡献和优先级

肖恩·凯利斯在《增长黑客》开篇就提到“仓筒组织”这个概念:职能组织有各自的KPI,但未必对最终的业务目标都有利。比如开发人力有限的情况下,产品经理想上线新功能,市场运营想搞推广活动,设计想做UI大改版做炫酷的动画——就像N匹马有N个方向,马车跑不快。

尤其是当产品进入成长期,我们会发现“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”!不仅仅是来自老板和产品经理的需求,每天都有用户想教你做产品,刚刚竞争对手又上线了N个新功能等等。另外,当多个产品经理分管不同业务线,每个产品经理都会认为自己提的需求优先级最高。那么,ABCD这几个需求,哪个更值得即刻实现?

有目标导向和成本意识的设计师,不会拿到PRD就开始画稿,而是做需求评审。

面对需求,或者自己想要主动提案,不妨从下面几个问题开始思考效益。

如果这个新功能上线或对已有功能做这些优化点:

以上都是从“感知”角度发现和分析问题,确认了“存在这么一个问题”,然后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想法。

掌握一套清晰的需求评审思路,才有话语权去讨论这个需求是做还是不做、即刻要做还是延后再做。这不仅仅是UX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目标导向思维和需求分析能力,而是整个团队都应该建立的数据意识和工作流。这也适用于对设计师提案的自我审查,避免自娱自乐。

2. 需求挖掘:数据作为产品健康度的体检指标,为设计圈定问题域

产品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短期效益会有所不同。

初创期,产品先要验证其假设的需求是不是用户真实需求、商业模式是否可行。

当产品发展到一定的用户规模,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关键数据指标,去判断现阶段是否符合预期。这就像我们去医院抽血做体检,血样指标可以反映我们当前是否健康。